他与彭德怀是绝佳搭档,建国后授上将,儿子成就比元帅后代还厉害
彭德怀元帅的两位革命搭档:从平江起义到西北战场的生死情谊
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,彭德怀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刚正品格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而在这位铁血将军的革命征程中,有两位重要搭档与他并肩作战,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。
革命初期的生死之交:滕代远
彭德怀的第一位重要搭档是滕代远同志。1928年,在湖南平江这片红色热土上,彭德怀与滕代远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。起义部队在两位革命者的带领下,如燎原之火迅速壮大,最终发展成为威震敌胆的红三军团,成为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。可惜的是,1933年滕代远调离红三军团后,这对革命战友就再未有机会并肩作战。
西北战场的黄金搭档:张宗逊上将
彭德怀的另一位重要搭档是来自陕西渭南的张宗逊。与滕代远不同,张宗逊更多是以得力助手的身份与彭德怀配合。自西北野战军成立以来,彭德怀一直担任司令员,而张宗逊则始终担任副司令员。这对黄金搭档在西北战场上配合默契,指挥了一系列经典战役,迅速扭转了西北战局。毛泽东主席对张宗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,特意在他的副司令员职务前加上了第一二字,以示嘉奖。
展开剩余72%从渭南农家走出的革命将领
1908年,张宗逊出生在陕西渭南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。虽然家境不算富裕,但父母还是尽力供他读书。勤奋好学的张宗逊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,高小毕业后考入赤水职业学校。正是在这里,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,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。
1925年,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,怀揣革命理想的张宗逊远赴广州,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。在校期间,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。1927年,张宗逊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4师新兵营任排长,后随部队编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,在卢德铭团长麾下效力。
秋收起义中的忠诚卫士
南昌起义爆发后,张宗逊跟随卢德铭率领的警卫团准备前往南昌参加起义。途中得知起义军已南下,部队几经辗转,最终按照武汉省委指示,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。起义受挫后,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,率部向湘赣边山区转移。在艰苦的转战途中,张宗逊多次挺身而出,率部阻击追敌,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,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。
三湾改编时,部队进行精简整编,张宗逊被降为特务连副连长。这个看似降职的安排实则责任重大——他不仅要负责毛泽东和团部的安全警卫,还要搜集情报。在危机四伏的战争环境中,张宗逊日夜守护在毛泽东身边,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长征路上的铁血师长
经过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锤炼,张宗逊的军事才能不断提升。长征开始时,他已是红三军团14师师长。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,红四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。彭德怀痛失爱将,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调任张宗逊接掌这支主力部队。
张宗逊临危受命,立即组织师部研究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作战方案。在他的指挥下,红四师先后突破敌军多道封锁线,特别是在湘江战役中,部队浴血奋战三昼夜,以600人的伤亡代价成功掩护中央纵队渡江。战后,彭德怀动情地对张宗逊说:你们打得太好了!要不是你们拼死抵抗,后果不堪设想。
1935年2月,在攻打遵义的战斗中,张宗逊率部攻占老鸦山制高点时不幸中弹负伤,不得不离开前线治疗休养。
西北战场的辉煌战绩
1947年,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,他力荐张宗逊担任副司令员。这对老战友再度携手,在西北战场上配合默契,先后指挥了多场关键战役,彻底击溃了胡宗南、马步芳、马鸿逵等军阀势力,为西北解放和新疆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。
1949年10月,当中央军委拟调张宗逊到军委工作时,彭德怀虽有不舍,但仍以大局为重。后来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时,正是张宗逊接替他担任西北军区代司令员。
1955年,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他的儿子后来也晋升上将,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,成就超过了所有元帅的后人,成为革命将门中的一段佳话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
